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将近两周年之际,中国杂交水稻再次登上各大媒体热搜,中国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数十国家和地区,帮助马达加斯加的非洲农民实现水稻产量翻倍,这一消息唤起了无数国民对袁隆平爷爷的怀念,他说,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一丝一缕恒念万物维艰”;他说,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;他说,我有“两个梦”,一个是“禾下乘凉梦”,另一个是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。
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,从白手起家、举步维艰到成功培育出第一代高产量实用杂交水稻用了将近十年,解决了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;接下来就是长达四十多年的超级杂交水稻产量攻关,从2000年至2020年,他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了无数个杂交水稻产量大关,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,我想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这个荣誉不只是赞颂他的科技贡献,更饱含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对袁隆平院士的无尽感激。
杂交水稻发展到今天,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,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,人民生活富足,解决温饱早已不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,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,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能够吃到新鲜、美味、营养价值更高的东西。拿果蔬举例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由于技术、交通等条件的限制,蔬菜品种南北互相不流通,蔬菜保存非常困难,也没有技术支持种植反季节蔬菜,人们能吃到的蔬菜种类少之又少;并且在一些环境恶劣地区,例如黄土高原、戈壁滩等地区,贫瘠的土壤和缺水问题导致蔬菜供应不足,亟需人为改善果蔬生长条件,保障蔬菜供应。
现代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新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,调控温室、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、光、水、土、气、肥等环境条件,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,使动植物的生长不受或者很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,建立动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,实现高效优质生产。相比大田农业,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“靠天吃饭”的不确定性,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、自动化和智能化,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,成为缓解粮菜争地矛盾的关键抓手;丽华润康自主研发了“智能植物工厂”,建设全年生产立体种植、拥有全自动发智能控制系统,无土栽培模式与营养液自动化调配系统,包括建设全年生产、立体种植、集装箱型植物工厂等,形成合理布局、高产高效、能够保障一定产品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不仅如此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果蔬品质、营养价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;也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急于寻找一些心灵寄托来治愈自我,于是人们选择在阳台上种菜养花,无论是出于排遣高压工作的烦恼,或是找到紧张生活中的慢节奏,这些实实在在的自然作物,只是占据家中一隅,便能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甚至是安全感。然而,对于种菜小白,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显然有一些难度,丽华润康自主研发的智能种植机、智能绿氧机可以实现智能无土栽培,智能、健康,解放双手,让您缓解生活焦虑,轻松爱上田园生活。